2014年7月2日,我院耳鼻喉科成功為一新生兒實施了先天性顱咽纖維瘤切除術。術后少量出血,各項生命體征正常。
2014年6月28日,我院新生兒科收治一名奄奄一息的新生兒,科主任陳霞檢查發現患兒全身皮膚灰暗,昏迷,呼吸循環衰竭伴有肺出血。生命危在旦夕,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立即為患兒給予清理呼吸道,行氣管插管術,胸外心臟按壓,連接呼吸輔助呼吸,建立靜脈通道,糾酸、止血等綜合搶救治療。6分鐘后,患兒皮膚恢復紅潤,心電監護下經血氧飽和度也上升至89-93%,血氣分析酸堿度為6.95。陳主任在細致檢查時又發現患兒右側鼻孔突出一乳白色的囊狀物,把整個鼻孔填的滿滿的,鼻中隔嚴重左偏,左側鼻孔明顯變小,且在咽喉部見一突出的核桃大小乳白色囊狀物。面對這一棘手而又復雜的問題,新生兒科積極組織耳鼻喉科、腦外科等相關學科專家為患兒進行了會診,經查確診為先天性顱咽鼻中隔。陳主任的心降到了冰點,一個剛出生不久僅僅3.0kg又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的小人兒能否忍耐手術,后又經遠程會診,省專家不愿冒風險做這樣手術,建議到北京救治;純杭覍僭诮涍^權宜之后,提出不管手術結果如何,都能接受現實,正是家屬對醫生的理解和支持,才使醫護團隊放開膽子去博弈手術。
7月2日,耳鼻喉科主任常建玉在經過細致檢查和縝密準備后,決定行先天性顱咽纖維瘤切除術,25分鐘后,切除出長5cm,寬2cm顱咽腫物。術后各項指標正常。3日后,患兒脫離了呼吸機,并可經口進食,臉色紅潤,呼吸平穩。目前已康復出院。
據介紹,該患兒屬新生兒,原發病多且病情復雜,行顱咽纖維瘤切除術潛在風險極大,在我院搶救成功還尚屬首次。